20
5

领域驱动设计实现之路

0
归档:2019年5月分类:C#和.NET
内容纲要

2004年,Eric Evans出版《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简称《领域驱动设计》),10年之后,我们有了《实现领域驱动设计》。DDD将一个软件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集中在一个核心域里面,其中包含了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资源库和聚合等概念。在此基础上,DDD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支撑这样的核心领域的基础设施。此时,DDD已经不再是“面向对象进阶”那么简单了,而是演变成了一个系统工程。

领域,即是一个组织的业务开展方式,业务价值便体现在其中。长久以来,我们程序员都是很好的技术型思考者,我们总是擅长从技术的角度来解决项目问题。但是,一个软件系统是否真正可用是通过它所提供的业务价值体现出来的。因此,与其每天钻在那些永远也学不完的技术中,何不将我们的关注点向软件系统所提供的业务价值方向思考思考,这也正是DDD所试图解决的问题。在DDD中,代码就是设计本身,你不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的并且永远也无法得到实时更新的设计文档。编码者与领域专家再也不需要翻译才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DDD有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之分。战略设计主要从高层“俯视”我们的软件系统,帮助我们精准地划分领域以及处理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而战术设计则从技术实现的层面教会我们如何具体地实施DDD。

DDD之战略设计

DDD的战略设计主要包括领域/子域、通用语言、限界上下文和架构风格等概念。

1、领域和子域(Domain/Subdomain)

领域驱动设计关注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领域模型上,以及对领域模型的划分。

领域的概念:一个电商网站的领域包含了产品名录、订单、发票、库存和物流的概念。领域的划分是将一个大的领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域。通常会将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拆分成若干个子系统。这种划分有可能是基于架构方面的考虑,也有可能是基于基础设施的。DDD对系统的划分是基于领域的,即基于业务。第一个问题,哪些概念应该建模在哪些子系统里面?第二个问题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应该如何集成?如何解决?答案是:限界上下文和上下文映射图。

2、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在一个领域/子域中,我们会创建一个概念上的领域边界,在这个边界中,任何领域对象都只表示特定于该边界内部的确切含义。这样边界便称为限界上下文。限界上下文和领域具有一对一的关系。将一个限界上下文中的所有概念,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全部集中在一起,我们便为该限界上下文创建了一套通用语言。通用语言是一个团队所有成员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业务分析人员、编码人员和测试人员都应该直接通过通用语言进行交流。

上文中的各个子域之间的集成问题,是限界上下文之间的集成问题。防腐层负责与外部服务提供方打交道,还负责将外部概念翻译成自己的核心领域能够理解的概念。当然,防腐层只是限界上下文之间众多集成方式的一种,另外还有共享内核、开放主机服务等,具体细节请参考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原书。限界上下文之间的集成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领域概念在不同上下文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限界上下文之间的集成也称为上下文映射图。

3、架构风格(Architecture)

DDD并不要求采用特定的架构风格,因为它是对架构中立的。可以采用传统的三层式架构,也可以采用REST架构和事件驱动架构等。但是在《实现领域驱动设计》中,作者比较推崇事件驱动架构和六边形(Hexagonal)架构。在六边形架构中,已经不存在分层的概念,所有组件都是平等的。这主要得益于软件抽象的好处,即各个组件的之间的交互完全通过接口完成,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细节。Robert C. Martin: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采用六边形架构的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端口和适配器的组合。端口表示的是一个软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而适配器则是对每一个端口的访问方式。

DDD之战术设计

战略设计为我们提供一种高层视野来审视我们的软件系统,而战术设计则将战略设计进行具体化和细节化,它主要关注的是技术层面的实施,也是对我们程序员来得最实在的地方。

1、领域对象

领域对象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业务意图,但多数时候却是充满getter和setter的领域对象,此时的领域对象已经不是领域对象了,而是Martin Fowler所称之为的贫血对象。.NET里面很好地支持非贫血对象。

2、实体vs值对象(Entity vs Value Object)

软件系统中实体表示那些具有生命周期并且会在其生命周期中发生改变的东西;而值对象则表示起描述性作用的并且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同一个概念,在一个软件系统中被建模成了实体,但是在另一个系统中则有可能是值对象。

3、聚合(Aggregate)

聚合是DDD中最难理解的概念 ,聚合中所包含的对象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是内聚在一起的。比如一辆汽车(Car)包含了引擎(Engine)、车轮 (Wheel)和油箱(Tank)等组件,缺一不可。一个聚合中可以包含多个实体和值对象,因此聚合也被称为根实体。聚合是持久化的基本单位,它和资源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4、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

领域概念放在实体上不合适,放在值对象上也不合适,领域服务本来就是来处理这种场景的。比如对密码进行加密,可以创建一个 PasswordEncryptService来专门负责此事。

5、资源库(Repository)

资源库用于保存和获取聚合对象,资源库与DAO相似。但资源库和DAO存在显著区别。DAO只是对数据库的一层很薄的封装,而资源库则更加具有领域特征。另外,所有的实体都可以有相应的DAO,但并不是所有的实体都有资源库,只有聚合才有相应的资源库。资源库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集合的,一种是基于持久化的。顾名思义,基于集合的资源库具有编程语言中集合的特征。

6、领域事件(Domain Event)

《领域驱动设计》中并没有提到领域事件,领域事件是最近几年才加入DDD生态系统的。微服务(Micro Service)的架构中,整个系统被分成了很多个轻量的程序模块,他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并不容易通过事务一致性完成,领域事件便可以用于处理上述问题,此时最终一致性取代了事务一致性,通过领域事件的方式达到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未标注“转”的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 领域驱动设计实现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告栏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博客,我是dodoro,希望我的博客能给你带来帮助。